
十二岁的女儿小雅第三次说肚子疼最可靠的股票配资,每次都发生在从张叔叔家回来后。妻子觉得孩子只是吃多了糖,我却隐隐觉得不安。
当我坚持带小雅去医院时,她小声告诉我:“爸爸,张叔叔说这是我们的秘密,不能告诉你。”医生的检查结果令人震惊。
“幸好你们来得早,”医生面色凝重地看着检查报告,“这些糖果里含有微量雌激素,长期服用会导致性早熟甚至更严重的后果。”
我握紧拳头,想起那个总是笑眯眯的邻居,心底涌起一阵寒意。
声明资料:本文情节存在虚构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,图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第一章 邻居叔叔
李家搬进这个小区已经两年了,左邻右舍相处融洽。尤其是对门的张叔叔,是个退休的中学老师,总是笑眯眯的,特别喜欢孩子。
张叔叔全名叫张建国,年近六十,妻子早年病逝,子女都在国外定居。他一个人住着三室一厅的大房子,平时养花弄草,生活很是清闲。
小雅第一次去张叔叔家是去年暑假。那天我和妻子都要加班,正愁没人接小雅放学,张叔叔主动提出帮忙。
展开剩余93%“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,让小雅来我家做作业吧,我还能辅导辅导她。”张叔叔热情地说。
妻子有些过意不去:“那太麻烦您了,张叔叔。”
“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。”张叔叔摸摸小雅的头,“而且我很喜欢小雅,她聪明又懂事。”
从那以后,小雅偶尔会去张叔叔家玩。每次回来,都会带着张叔叔给的各种小礼物——漂亮的文具盒,精致的发卡,还有各种各样的进口糖果。
“张叔叔对我最好了!”小雅常常这样说,“他家的糖特别好吃,都是国外带回来的。”
我和妻子觉得张叔叔是真心喜欢孩子,也就没有多想。有时候家里做了好吃的,也会让小雅送一份过去,两家关系越发融洽。
直到三个月前,小雅第一次说肚子疼。
第二章 初次腹痛
那是个周五的晚上,小雅从张叔叔家回来不久,就皱着眉头说肚子不舒服。
妻子摸了摸她的额头:“是不是吃坏东西了?今天在学校吃什么了?”
小雅摇摇头:“就在学校食堂吃的,和平时一样。”
“那在张叔叔家吃什么了?”我问道。
小雅想了想:“就吃了张叔叔给的糖,还有一杯酸奶。”
妻子觉得可能是酸奶的问题:“以后别在别人家乱吃东西了。”
我给小雅倒了杯温水,让她休息一会儿。果然,半小时后,小雅说肚子不疼了。
“看吧,就是吃凉了。”妻子下了结论。
我虽然觉得有些奇怪,但也没多想。张叔叔是退休老师,为人正派,对小雅也好,能有什么问题?
周末的时候,我在楼道里遇到张叔叔,随口提了句小雅肚子疼的事。
张叔叔一脸关切:“哎呀,怎么回事?要不要紧?我给她吃的都是进口糖果,应该没问题啊。”
我忙说:“没事没事,可能就是吃凉了,已经好了。”
张叔叔这才放心地点点头:“那就好。小雅就像我的亲孙女一样,我可不能让她受委屈。”
他说着,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包装精美的糖果:“这是朋友刚从比利时带回来的,给小雅留着。”
我接过糖果,道了谢,心里的那点疑虑也烟消云散了。
第三章 模式出现
第二次发生类似情况是一个月后。小雅周六下午去了张叔叔家,晚上又开始喊肚子疼。
这次妻子有些警觉了:“怎么又是从张叔叔家回来就肚子疼?”
小雅蜷缩在沙发上,小脸煞白:“不知道,就是肚子绞痛。”
我注意到一个细节:“是不是每次吃了张叔叔给的糖就会不舒服?”
小雅犹豫了一下,点点头:“好像是...但张叔叔说那是特别贵的糖,不让我告诉别人,说别人会嫉妒。”
这句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。为什么要让小雅保密?虽然听起来像是大人哄小孩的话,但总觉得哪里不对。
妻子显然也想到了这点,眉头皱了起来:“下次不要去张叔叔家吃糖了,知道吗?”
小雅乖巧地点头。
第二天,我特意去找张叔叔,委婉地表示小雅最近肠胃不好,不能吃太多糖。
张叔叔一脸歉意:“哎呀,是我考虑不周了。孩子肠胃娇嫩,确实不该吃太多甜的。我这儿有些进口果汁,很健康的,下次让小雅喝这个。”
他热情地拿出几瓶包装精美的果汁递给我,我不好推辞,只好接过。
接下来的几周,小雅确实没再喊肚子疼。我和妻子也就放松了警惕,允许她继续去张叔叔家玩。
直到上周三,小雅第三次腹痛发作。
第四章 第三次发作
这次小雅疼得比前两次都厉害,额头上全是冷汗,小脸惨白。
妻子慌了神,连忙给我打电话。我赶回家时,小雅正蜷缩在床上呻吟。
“还是肚子疼?”我问道,心里已经起了疑。
妻子点头:“刚从张叔叔家回来就这样。她说今天没吃糖,只喝了杯果汁。”
我坐在床边,轻声问小瑜:“告诉爸爸,张叔叔今天给你吃什么了?”
小雅眼神闪烁,支支吾吾:“就...就喝了果汁...”
我看得出她在隐瞒什么,柔声安慰:“没关系,告诉爸爸,爸爸不会生气的。”
小雅这才小声说:“张叔叔给我吃了一颗糖,但是他说这是我们的秘密,不能告诉你和妈妈。”
我的心沉了下去。为什么总要小雅保密?这已经超出了普通长辈对孩子的喜爱。
小雅突然抓住我的手,声音带着哭腔:“爸爸,我肚子好痛...”
这次疼痛持续了将近一小时才缓解。我和妻子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。
“明天我带小雅去医院检查一下。”我下定决心。
妻子犹豫道:“会不会太小题大做了?可能只是肠胃敏感...”
“三次了,每次都是从张家回来就这样。”我摇摇头,“太巧合了,必须查清楚。”
晚上,我失眠了。躺在床上,脑子里全是小雅痛苦的表情和张叔叔笑眯眯的脸。
为什么一个退休老师会有那么多进口糖果?为什么总要小雅保密?为什么小雅每次从他家回来都会肚子疼?
一个个疑问在脑中盘旋,让我无法入睡。
第五章 医院检查
第二天一早,我就带小雅去了市儿童医院。挂号的时候,我特意挂了专家号。
接诊的是位五十多岁的女医生,姓陈,态度很和蔼。她详细询问了小雅的病史和症状。
“每次都是从小朋友家回来后就肚子疼?”陈医生问道。
我点点头:“对,邻居家。孩子说吃了叔叔给的糖。”
陈医生若有所思,开了几张检查单:“先做个全面检查吧,包括血常规和B超。”
等待检查结果的时候,小雅靠在我身上,小声问:“爸爸,我是不是生病了?”
我摸摸她的头:“不会的,就是检查一下,让爸爸放心。”
小雅沉默了一会儿,突然说:“张叔叔说,如果我把秘密说出去,就不会再喜欢我了。”
我心里一紧:“什么秘密?”
小雅却不肯再说了,只是低着头玩手指。
检查结果出来后,陈医生的表情变得严肃:“有些指标不太正常,我需要再详细检查一下。”
她看向我:“孩子最近有没有接触什么特别的东西?或者吃平时不常吃的东西?”
我想了想:“就是邻居给的进口糖果,包装上都是外文,看不懂。”
陈医生点点头:“这样吧,我建议做个更全面的检测。你们明天能再来一趟吗?带上那种糖果,如果还有的话。”
我答应了。离开医院时,心里那种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。
回家后,我试探性地问小雅:“张叔叔给的糖,还有剩下的吗?”
小雅摇摇头:“每次都是当场吃完,张叔叔说不让带回家。”
这更加可疑了。为什么不让带回家?怕被我们看到吗?
我决定直接去找张叔叔要几颗糖,借口说是小雅想吃。
第六章 获取证据
敲开张叔叔家的门时,他有些惊讶:“小李啊,有事吗?”
我尽量表现得自然:“小雅又想您给的糖了,吵着要吃。我想着来跟您要几颗。”
张叔叔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:“哎呀,真不巧,最后几颗昨天给小雅吃了。新的还没到货呢。”
这么巧?我心里疑窦丛生,但表面上还是笑着说:“那太遗憾了。小雅说特别喜欢吃您那种比利时糖。”
张叔叔点头:“是啊,那是朋友特地从国外带的。等到了我第一时间给小雅留着。”
我注意到张叔叔的手微微发抖,额头上似乎有细汗。他在紧张什么?
回家后,我和妻子说了这件事。她也觉得不对劲:“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没有了?太巧了吧。”
我们商量后,决定让小雅下次去张叔叔家时,偷偷带一颗糖回来。
周二下午,小雅又要去张叔叔家玩。临出门前,妻子悄悄塞给她一个小密封袋。
“如果张叔叔给你糖,就偷偷藏一颗在袋子里带回来,别让他发现。”妻子叮嘱道。
小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。
那两个小时,我和妻子坐立难安。既担心小雅的安全,又怕她被发现。
终于,小雅回来了。一进门,她就得意地掏出小密封袋,里面果然有一颗包装精致的糖果。
“张叔叔没发现吧?”我急忙问。
小雅摇头:“没有,我假装放嘴里,其实偷偷放袋子里了。”
我和妻子对视一眼,都松了口气。接下来就是等明天的医院检查了。
晚上,我仔细看了看那颗糖。包装上全是外文,不像英文,倒像是德语或者荷兰语。我用手机翻译软件扫描了一下,显示的结果让我心头一紧。
包装上有一行小字翻译过来是:“成人专用,谨防儿童误食”。
第七章 真相前夕
一夜无眠。第二天一早,我就带着糖果和小雅赶往医院。
陈医生已经等在诊室。我递上糖果,她仔细查看了包装,眉头越皱越紧。
“这确实不是普通糖果。”她沉声说,“我需要送去化验科做详细检测。你们先带小雅去做进一步的检查。”
等待结果的过程格外漫长。小雅做完检查后,靠在候诊椅上睡着了。我看着她天真无邪的睡颜,心里五味杂陈。
如果糖果真的有问题,那张叔叔为什么要这么做?是无心之失,还是有意为之?
我想起最近在新闻上看到的案例,有些恋童癖会先用小恩小惠骗取孩子的信任,然后...
我不敢再想下去,拳头不自觉地握紧。
妻子打来电话询问情况,我尽量平静地告诉她还在等结果。
中午时分,陈医生终于拿着化验单回来了。她的表情异常严肃,示意我到办公室谈。
“检查结果出来了。”她深吸一口气,“小雅的体内检测出微量雌激素,这种激素通常用于...”
她停顿了一下,似乎在斟酌用词:“用于抑制青春期提前。但长期服用会导致内分泌紊乱,甚至影响生育能力。”
我如遭雷击,愣在当场:“雌激素?糖果里怎么会有雌激素?”
陈医生点点头:“我们化验了你带来的糖果,里面确实含有微量雌激素。这种糖果在国外是用于治疗某些疾病的,绝对不能随便给孩子吃。”
她翻看小雅的检查报告:“幸好你们来得早,小雅只是有些指标异常,还没有造成不可逆的伤害。再晚几个月就难说了。”
我感到一阵天旋地转,扶住桌子才站稳:“为什么...他为什么要这么做?”
陈医生叹口气:“这我就不知道了。但这种情况,我建议你立即报警。”
我机械地点点头,大脑一片空白。走出医生办公室时,双腿都在发抖。
小雅还在睡着,对此一无所知。我看着她,心如刀割。
那个表面上和蔼可亲的邻居,竟然长期给我的女儿下药!这是什么恶魔行为?
我深吸一口气,拿出手机,先给妻子打了电话。
“喂,结果出来了吗?”妻子急切地问。
我沉默片刻,艰难地开口:“报警吧。糖果里有激素,张建国是故意的。”
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惊呼,接着是压抑的哭泣声。
挂断电话后,我轻轻摇醒小雅:“宝贝,我们回家了。”
小雅揉揉眼睛:“爸爸,检查完了吗?我没事吧?”
我强忍泪水,抱紧女儿:“没事了,以后都不会有事了。爸爸保证。”
走出医院时,阳光刺眼。我握紧拳头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一定要让张建国付出代价。
第八章 面对真相
我没有直接回家,而是去了派出所。妻子已经在那里了,眼睛红肿,显然哭过。
民警听完我的陈述,表情严肃:“这种情况我们最近已经接到好几起报案了,都是针对退休教师张建国的。”
我震惊不已:“还有别的受害者?”
民警点点头:“是的,都是小区里的小女孩。家长们都反映孩子从张家回来后身体不适,但之前都没往这方面想。”
原来这不是个案!张建国是有预谋地针对小女孩!
民警立即组织警力前往张建国家。我和妻子也跟了过去,想知道这个恶魔的真面目。
敲开门时,张建国还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:“哎呀,小李,怎么这么热闹?”
当民警亮出证件时,他的脸色瞬间惨白。
“张建国,我们怀疑你涉嫌多起危害儿童健康案,请配合调查。”民警严肃地说。
张建国腿一软,差点瘫倒在地:“误会,都是误会啊...”
民警出示搜查令,开始对张家进行搜查。结果令人震惊——在他的卧室抽屉里,发现了大量类似糖果,还有详细记录每个孩子服药后的反应笔记本。
更可怕的是,警方还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摄像头,正对着客厅沙发的位置。那里通常是孩子们坐着吃糖的地方。
张建国终于崩溃了,承认了自己的罪行。原来他有一种病态心理,喜欢看小女孩保持童真的模样,于是通过这种手段延缓她们的青春期发育。
“我只是想留住她们的天真...”他喃喃自语,神情扭曲。
我冲上前去,恨不得一拳打在这个恶魔脸上,被民警拦住了。
“法律会严惩他的。”民警安慰道,“现在重要的是照顾好你们的女儿。”
回到家,小雅似乎感觉到了什么,小声问:“爸爸,张叔叔是不是做坏事了?”
我蹲下身,认真地看着她:“是的,宝贝。他给你的糖里有不好的东西,以后不能再要陌生人给的食物了,知道吗?”
小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:“那张叔叔会受到惩罚吗?”
“会的,爸爸保证。”我紧紧抱住女儿。
后续的调查显示,张建国至少危害了五个小女孩。有些家长虽然发现孩子身体异常,但都没往这方面想,直到我们报案才恍然大悟。
小雅需要接受长期的内分泌调理治疗,医生说由于发现得早,大概率不会留下后遗症。
这件事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:有时候,最危险的敌人就藏在最熟悉的地方。
张建国因危害儿童健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。
小雅经过治疗逐渐康复,但心理阴影需要时间平复。
李家搬离了那个小区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这件事改变了他们对“陌生人危险”的认知最可靠的股票配资,有时恶魔就在身边。
发布于:河南省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